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。耳廓位于头部的两侧,皮肤菲薄,皮下组织少,血管表浅,加之耳廓属于身体的外露部分,容易遭受外伤或冻伤。外伤可引起血管破裂,形成血肿,一旦血肿形成,难以自行吸收。同时耳廓软骨抗感染能力差,一旦感染,容易因软骨坏死而导致耳廓畸形。在遇冷,特别是在寒冷空气中暴露过久,可发生冻伤,导致局部缺血,如发生严重冻伤,即可使耳廓边缘,呈现干性坏死,变成耳廓缺损。因此在外耳的保健中,要注意防止耳廓的外伤和冻伤。在寒冷的天气中,尤其在室外活动或工作时,应戴棉制或毛制的耳罩保护,对于一些怕冷及末梢循环不良的人,更应注意外耳的保暖。如已冻伤,不能立即直接返回热室内、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急速局部加温,应用干净的双手掌轻轻按摩耳廓,切忌用力揉搓,使温度逐渐回升到正常,防止耳廓坏死。如果已经发生了冻疮,可用冻疮膏贴敷局部,如有溃疡或坏死者,可加用抗生素类药物,防止感染。同时耳廓又是耳针治疗的针刺部位,对于一些爱美、时尚的年轻人来说,又常常在耳廓上打耳洞,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,进行严密消毒,防止耳廓软骨膜炎的发生。

  外耳道的保健中最重要的就是纠正挖耳的不良习惯。人的耳道内有耵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。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,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,不需特别清理。但很多人却有挖耳的不良习惯,经常喜欢用发卡、火柴杆等物挖耳,容易造成耳道壁的损伤,如果用力不当可引起外耳道感染,导致外耳道疖肿、发炎、溃烂,还有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,造成鼓膜穿孔,影响听力。特别是老年人,耳廓的弹性和韧性降低,软骨部的耵聍腺分泌增多,耳道内的脂肪相应减少,耵聍容易浓缩、变硬,加之外耳道皮肤非常薄,取耵聍时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伤及骨性外耳道。正确的办法是千万别自己随意挖耳朵,如分泌旺盛导致耵聍栓塞,要到正规的医院让医生用专门的工具予以清除,如耵聍较硬,可先用耵聍液将其泡软,再予以清除。如有些人经常感觉耳朵里痒,可用棉花浸上75%乙醇或3%硼酸乙醇涂擦,不但止痒还能杀菌,但不要太往里伸。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蚊子、苍蝇、蚂蚁等小虫飞进或爬入耳道,这时可用注射器抽水冲洗耳道,冲出小虫,或用酒/油滴入耳内,将小虫淹毙,再用器械取出。同时要预防意外伤害,教育儿童在玩耍时不要将珠子、豆类、果核等异物塞入耳道。洗澡或游泳时要避免脏水进入耳朵,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防止耳道进水,一旦进水后可侧头单腿跳数次,水将自动流出,再用干净的医用棉花轻轻擦干耳道即可。